甘肃临夏州九项措施推进非公经济发展

2014-11-14
来源:
甘肃省个私协会网站
摘要:甘肃省临夏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非公经济发展,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推动非公有制经济跨越发展的意见》、《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推动非公有制经济跨越发展的实施意见》,深入实施工业强州、商旅活州战略,精心培育五大产业,制定出台政策措施

  甘肃省临夏 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非公经济发展,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推动非公有制经济跨越发展的意见》、《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推动非公有制经济跨越发展的实施意见》,深入实施工业强州、商旅活州战略,精心培育五大产业,制定出台政策措施,鼓励支持全民创业,全面推进深化改革,着力优化发展环境,非公经济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已成为推动全州发展、促进群众增收的重要支撑。截止2014年10月底,全州非公经济市场主体总数达到52561户,注册资本(金)达到248.6亿元。实施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以来(2014年3月1日以来),市场主体总数增加4962户,注册资本(金)增加72.9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10.4%和41.5%.(其中私营企业增加967户,注册资本(金)增加58.9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25.7%和45.3%;个体工商户增加3719户,注册资本(金)增加6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8.6%和22.1%;农民专业合作社增加276户,注册资本(金)增加8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34.2%和43.2%。)

  一是完善组织领导,健全体制机制。临夏州非公经济发展领导小组以“十大工程”为抓手,建立各级领导干部联系帮扶非公企业制度,全州各县市非公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已全部设在工商部门,强力推进非公经济发展,在全州上下掀起了大力发展非公经济的热潮。

  二是强化顶层设计,加大政策扶持。今年以来,州委州政府先后召开全州中小企业家座谈会、全州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大会,出台《关于支持中小微企业加快发展的若干规定》(州非公办全程参与制定),明确提出坚持“围绕一条主线、树立一个理念、坚持两轮驱动、强化两个支撑”的非公经济发展思路以及非公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和扶持措施。特别是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26条扶持措施,从放宽市场准入、拓宽融资渠道、落实优惠政策、加强项目支持、减免收费项目等方面做出了具体安排,为全州非公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同时,编制完成三个经济带规划、生产力布局规划、产业富民发展规划、工业强州战略实施方案等30多项规划,明确了非公经济发展的方向和着力重点。

  三是强化招商引资,扩大开放开发。大力实施引强入临,加大面向福建、广东等发达地区的招商活动,积极引导临商乡贤回归创业,大力开展以商招商、上门招商、节会招商,成功引进安徽海螺、深圳南利、西藏百益等一批知名大型企业落户,与蒙牛集团、福建祥兴等一批知名企业签订投资协议或投资意向。截至7月底,临夏州共实施招商引资项目252项,投资总额450.6亿元,完成总到位资金91.3亿元,占年计划178亿元的51.3%,比去年同期总到位资金67.6亿元增 加23.7亿元,增长35.1%.其中:实施省外项目56项,完成到位资金29.2亿元,占任务65亿元的44.9%.

  四是加强园区建设,壮大发展平台。进一步明确园区定位,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业园区已成为聚集产业、发展非公经济的重要平台。截至7月底,临夏清真产业经济开发区入驻企业66户,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4.8亿元,完成工业生产总值14.3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4亿元,从业人数达8138人;创建中小企业孵化区,占地面积870亩,建设标准化厂房2.25万平方米,已入驻中小企业11户。永靖工业园区着力培育装备制造和化工产业,入驻企业67户,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亿元,完成工业生产总值20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4.8亿元,从业人数达5596人。广河临园皮革产业园着力培育以皮革、毛纺为主的特色产业,入驻企业36户,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亿元,完成工业生产总值11.6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2.17亿元,从业人数达3556人。临夏穆斯林物流园和民族文化产业园、东乡达板唐汪河滩园区、和政循环经济产业园和中医药产业园、康乐牛产业和育苗产业园、积石山大河家物流园等开发区加快建设,逐步成为县域发展新的增长极。

  五是拓宽融资渠道,加大财政支持。高度重视金融工作,健全融资体系,积极搭建平台,创新融资模式,着力破解非公经济发展融资瓶颈。积极推进政银企合作。建立中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引导金融机构扩大本地放贷,成功引进甘肃银行设立分支机构,与农发行、国开行、兰州银行等金融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12亿元企业债券发行准备工作顺利推进。截至7月底,全州累计发放双联惠农贷款9.6亿元,发放妇小贷款8.2亿元。全州金融机构贷款余额264.53亿元、较年初增长15.41%,存贷比72%;其中,非公企业贷款余额为92.99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30.34亿元,增速为29.71%.创新产业融资新模式。启动实施富民增收行动计划,制定出台富民增收25条政策措施,州县共落实奖补资金4.5亿元;州县两级多方筹措资金8.1亿元,在929个村建立村级产业发展互助社,发放借款5.3亿元,有效破解了贫困群众发展富民产业资金不足的难题,探索出了“政策奖补+资金互助+临商带动+各类优贷”的产业富民新模式。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加大对非公企业创建兴办、创业基地建设和人才培训等资金扶持力度,工信部门从今年起每年筹措2000万元财政资金,奖励扶持绿色清真产业和民族用品生产流通企业;每年争取财源建设项目和特色产业发展项目资金1000万元以上支持非公企业发展。同时,积极从工信、发改、民委、商务、农牧、科技等渠道争取项目,全力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截止目前,共落实财政补助资金4282万元。

  六是落实扶持政策,推进创业就业。大力实施全民创业行动,既扶持发展龙头企业和优势产业,又动员引导千家万户创业就业,有效带动了群众增收。积极发展富民产业。引导千家万户大力发展畜禽养殖、苗木花卉繁育、餐饮娱乐、宾馆住宿、家政服务,发展家庭农场、小门店、农家乐、小修理店、小餐馆等“五小行业”,发展保安腰刀、雕刻葫芦、砖雕、民间刺绣等手工艺品生产加工业,逐步形成了富民产业遍地开花的生动局面。认真落实创业扶持政策。税务部门对符合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的非公企业,按15%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对符合小微企业标准,年应税额6万元以下的非公企业所得按50%计入应税所得额,并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对兴办的龙头企业、产业化项目和退城入园企业,落实所得税地方部分减免优惠政策。对下岗职工、大中专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军队转业干部、城镇退役士兵和残疾人从事个体经营或创办企业的,按《甘肃省推动全民创业促进就业若干政策规定》为其办理减免税手续,免收登记类、证照类等各项行政性收费。全力扩大社会就业。人社部门印发了《关于在省内各高校开展就业政策、就业形势宣讲活动的通知》,组织州、县(市)人社部门到省内各高校和中专学校宣讲就业形势和国家、省、州有关政策45场次,送去1000多家企业近2万个用工岗位,现场达成意向性协议2300多份,受到了各学校和毕业生的好评。截止6月底,全州共完成就业能力培训2672人,创业能力培训650人。完成高校毕业生转移就业364人。积极引导“外出打工经济”向“回乡创业经济”转变,全州累计回乡创业人员达2.21万人,创办各类经济实体7861个,辐射带动就业8.3万人,涌现出了甘肃燎原乳业集团、西藏百益集团等一批回乡创业成功典型。

  七是推进科技创新,精心打造品牌。深入实施科教兴州战略,大力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提升企业竞争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强院地院企合作。州上先后与甘肃农业大学、西北民族大学、兰州商学院等签订了全面合作框架协议,兰州理工大学、甘肃农业大学、西北民族大学分别在昌盛铸钢、能成公司、康美公司、清河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科研、教学和实习基地。鼓励州内企业建立研发机构,目前全州各类企业技术中心达16个,其中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个(刘化集团、宏良公司、康美集团、华安公司、昌盛铸钢)。积极帮助企业争取国家和省上技改、科技项目。上半年成功申报8项科技惠民示范工程项目,每个项目省级科技资金投入100万元,县(市)配套60万元以上。加大品牌培育力度。对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和甘肃省著名商标的企业,州政府分别一次性奖励50万元、10万元;对获得省政府质量奖、甘肃名牌产品和甘肃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资格的企业,除享受省上相关奖励外,州政府一次性奖励5万元;对获得临夏州政府质量奖的企业,州政府一次性奖励5万元。目前,全州已有13户企业进入全省私营(民营)企业100强,22个品牌成为省级名牌产品。

  八是着力深化改革,激发市场活力。围绕非公经济发展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全面落实各项改革措施,激发非公经济发展活力和创造力。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在政府系统全面开展“减费、放权、规范”活动,切实简政放权,为政府瘦身、企业松绑。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已取消、调整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141项的基础上,今年进一步加大力度,取消、下放审批事项44项,减幅20%;对24个单位的49项收费予以免收,对12个单位的20项收费项目进行优惠,年可减轻企业和社会负担1亿多元。同时,8县(市)取消行政审批事项102项、调整13项、合并1项。实行审批项目清单管理。对保留行政审批项目一律实行清单管理,并在州政府网站进行公布,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优化程序、减少要件、压缩时限、提高效率;对取消的审批项目,严禁再行审批或变相审批;对下放的审批项目,做好承接落实、规范运行。推进工商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全面放宽登记条件,推进前置审批改后置审批,落实注册资本由实缴改为认缴登记制、企业年检制度改为年度报告制度、一址多照等措施,降低创业成本,激发社会投资活力。内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较上年同期分别增长76%和52%,注册资本总额较上年增长47%.支持和引导非公经济拓展发展领域。坚持非禁即入原则,全部放开除国家法律法规明令禁止的行业和领域,鼓励和支持中小微企业进入可以实行市场化运作的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市政公用事业、社会事业和其他公共服务领域。将非公经济用地统一纳入城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为非公企业及时提供用地服务。

  九是优化发展环境,强化便民服务。牢固树立“你来干我帮办、你发财我发展、你投资我保护”的理念,着力优化政务环境、法制环境、舆论环境,推进非公经济健康发展。狠抓政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建立了州政府政务大厅和7个县(市)政务大厅,在131个乡镇(街道)全部建立了惠民服务大厅,把与群众联系服务密切的部门集中到大厅公开受理,全面推行为民服务清单制、首问告知一站办理制、AB岗服务制,形成了内部流转、窗口办结的工作机制,切实为广大企业提供便民服务。坚决制止各种名目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三乱”行为发生,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为企业发展创造公平、公正的法制环境。重视企业发展,关心企业家成长,让优秀企业家政治上有待遇、社会上有地位,在全社会积极营造尊重企业家、爱护企业家、支持企业家的浓厚氛围。

页尾

协会简介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协同办公
版权所有:中国个体劳动者协会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马甸东路9号 邮编:100088
京ICP备19043606号-1 技术支持:杭州中软安人网络通信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