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非公经济组织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2016-07-28
来源:
甘肃省个私协会
摘要:充分发挥非公经济组织作用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全省非公经济组织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民建、工商联界委员联组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精神,调查研究全省非公经济参与“一带一路”战略的现状和对策,省非公经济发展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省个体私营企业协会、省工商学会于2016年5月上旬联合开展了全省非公经济参与“一带一路”战略调研活动。调研采取听取汇报与座谈讨论相结合、查看资料与走访企业相结合等方式,先后深入嘉峪关、酒泉、天水、定西、兰州等5个丝绸之路沿线城市了解情况,并实地调研了天水华天电子集团、定西巨鹏清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甘肃国合技术经贸进出口有限公司、甘肃亚兰药业有限公司等4家涉外型非公企业,了解参与 “一带一路”战略情况,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研究提出了下一步工作的意见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省非公经济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现状与特点
 
  2014年5月,作为在全国最早制定出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方案的省份,我省就以落实“五通”为重点,拉开了甘肃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大幕。去年,省委省政府又编制了《甘肃省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了全省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发展目标、战略布局、重点任务和项目清单。自2014年年底开始,我省相继开通了“天马号”(武威-阿拉木图)中欧班列,“兰州号”中亚、中欧和南亚国际班列,打通了非公经济组织参与“一带一路”战略向西、向南开放的陆路通道。广大非公经济组织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号召,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发挥自身优势,参与国际竞争,通过发挥先进技术、优质品牌和营销网络等要素优势参与国际竞争,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和进出口贸易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目前,我省与“一带一路”沿线有经贸往来的国家达到 46个,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69.23%,有效带动了全省对外开放的纵深发展。
 
  (一)多举措拓展海外市场,非公经济进出口贸易蓬勃发展。近年来,各市州及省直相关部门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对非公经济带来的冲击,引导非公企业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开展贸易往来,全省出口贸易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截止2015年,全省非公企业进出口总额374.2亿元人民币,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75.3%,其中出口达到336.2亿元人民币,占全省出口总值的93.1%,非公企业业已成为我省出口贸易的主力军。一是设立涉外办事(联络)机构,畅通国际贸易渠道。目前,我省在白俄罗斯、伊朗、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印度尼西亚、土耳其、印度、马来西亚和新疆霍尔果斯口岸设立了9个商务代表处,为非公企业到境外开展考察调研、项目对接、宣传推介、举办展会等活动提供有力支撑。全省共有25家非公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了自己的办事处或联络处,为非公企业了解国外市场需求、熟悉国际贸易规则、拓展海外销售渠道打开了窗口。二是组织参加国际展销会,提高甘肃产品知名度。2015年,商务部门先后组织我省食品、农产品、装备制造、建材等行业重点企业50多家,参加了在伊朗、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等国家举办的4个国际性展会。在伊朗德黑兰国际展览中心举行的“第七届伊朗国际水泥、混凝土、制造技术和相关服务国际展览会”和“第五届伊朗国际农业、有机、健康天然产品和技术展览会”两个国际性展会上,与伊朗及中西亚客商共达成贸易协议34项,总金额约5000多万美元。三是积极申报国际认证,提升国际知名度。2016年2月15日,马来西亚伊斯兰发展署授权甘肃临夏清真食品认证中心为中国清真产品国际认证机构,为我省清真食品融入“一带一路”走向国际市场搭建起“快速通道”。四是发挥口岸作用,活跃边境贸易。2015年1月25日,由省商务厅和省政府驻新疆办事处共同设立的“甘肃特色商品展示展销馆”在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正式开馆运营,全年共吸引200多家非公企业的1000余种特色商品参展参销。仅2015年8月在该馆举行的“甘肃临夏清真食品民族用品展销季”活动中签约金额就达2860万美元。
 
  (二)创新境外投资方式,非公经济产业转移初见成效。全省各级各部门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引导非公企业利用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施境外投资,不断拓展国际空间,取得明显成效。一是积极进行国际产能合作,实现优势产能与国外市场的有效对接。2015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访问白俄罗斯期间,在两国元首共同见证下,甘肃聚馨集团年产30万吨啤酒麦芽加工项目,成为“中白工业园”入园项目;天水星火机床于2013年在意大利米兰成立“高嘉(COLGAR)国际有限公司”,开拓欧洲市场;兰州海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10年5月成功挂牌上市,在美国、阿联酋、阿曼、哥伦比亚等国家拥有6家海外子公司及分支机构,围绕石油天然气行业组成业务集团创造良好的出口创汇效益。截止2016年3月,全省开展境外投资的非公企业共55家,占全省对外投资企业总数的56%,实际投资额达到27821万美元,占全省的8.1%.二是通过获取境外矿产、农业、农牧等资源开发权,延伸产业链。甘肃中亚腾旺潮贸易有限责任公司2014年在吉尔吉斯斯坦开展皮革和肉类加工项目,已取得国内首家从吉尔吉斯斯坦活驴进口资质,2015年顺利从当地进口活驴500头,产品销往国内阿胶生产企业和驴肉加工企业;兰州奥特姆公司2016年在哈萨克与当地企业合作开发3万亩土地,用于开展农业种植项目,种植葵花、蓖麻等经济作物,产品销往国内,是我省首家利用境外土地资源开展经济作物种植的企业。三是通过境外投资建厂,逐步培育生物、能源、制造等新兴产业项目。甘肃亚兰药业有限公司2010年在哈萨克阿拉木图建立甘草加工厂,开展对中亚地区优质甘草收购和深加工项目,是兰州市最早在“一带一路”地区开展合作的龙头企业之一,年销售收入2.5亿元,利税近3000万元,列全省医药工业企业第4名;甘肃国合技术贸易进出口有限公司瞄准伊朗市场,收集和发布投资合作信息,开展贸易交流活动,是我省第一批走出去的商贸企业之一,2014年在伊朗建立塑料加工厂,2015年出口贸易达4000多万人民币;兰州瑞达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2014年在哈萨克斯坦建立农产品集散中心项目,位于阿拉木图的蔬菜水果冷库已建设完成,打造在中亚地区的甘肃特色农产品集散中心,带动全省优势农产品的出口和当地产品的进口。甘南鑫脉黄金有限公司在津巴布韦投资795万美元,设立清洁能源(私人)有限公司,生产和销售甲醛复合燃料。四是积极参与境外参股、收购,创新国际合作方式。天水星火机床有限公司2008年投资133.31万美元参股德国亨利安(WMH)传动技术有限公司25%的股权,其后又投资377.08万美元收购法国索玛(SOMAB)公司81%股权(2013年又追加投资总计383万美元,持股比例达95%)。2009年,星火公司投资17.5万美元参股英国考文垂公司25%的股权。天水众兴菌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在德国投资2000万欧元,设立马逊帕克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49%.定西悦心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全资收购法国得布尔纳市橡木酒庄、玛乐酒庄,并在法国波乐尔多市注册成立橡木树酒庄简易股份公司,投资总额1440万美元,经营葡萄酒的酿造及销售。
 
  (三)加强政府间交流往来,带动非公经济国际贸易快速发展。近年来,我省立足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历史文化渊源和已经建立的友好城市关系,在人员培训、技术合作、文化推广等领域广泛开展政府间合作和民间交流活动,促进了国家间的人文相通。目前,我省已与五大洲35个国家建立了51对国际友好城市,其中与“一带一路”国家建立17对国际友好省州和友好城市。通过建立政府间互访机制,进一步扩大非公经济互动交流与合作。第20届兰洽会期间,伊朗库姆省省长率团参展参会;2015年6月,白俄罗斯贸易部副部长马杜里斯率领经贸代表团来我省洽谈合作;第21届兰洽会期间,白俄罗斯副总理加里宁率政府和企业代表团访问甘肃,进一步促进双方交流和合作。2014年5月,白俄罗斯、伊朗、沙特和中亚五国等14个国家的驻华大使、商务参赞和商会代表齐聚敦煌,共话“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甘肃武威全圣集团与白俄罗斯资源集团合作成立“中白贸易合作中心”,甘肃全圣商务、科技与文化中心在白俄罗斯国立技术大学揭牌。兰州市邀请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府官员和企业代表来兰考察、洽谈合作项目。2015年6月,白俄罗斯贸易部副部长马杜里斯及企业家赴兰州佛慈制药、储恒源贸易等企业参观考察,兰州市组织20户外经贸及民营企业参加了中白企业对接洽谈会。9月,塔吉克斯坦总统战略研究室主任萨法罗夫一行专程来兰参加2015中国(兰州)国际跨境电商物流大会,为兰州市与塔吉克斯坦的经贸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酒泉肃北县为使甘肃唯一的陆路口岸-马鬃山口岸尽快复关,恢复对外贸易,在改善口岸环境和加大基础设施投入的同时,多方寻求口岸复通途径。2015年7月,经过民间交流渠道,实现了蒙古国戈壁阿尔泰省与该县互访考察,加强了中蒙双方的交流。今年4月11日,蒙古戈壁阿尔泰省省长应省政府邀请对我省进行了访问,通过与蒙古国南戈壁省金沙矿业对接,草签了肃北县马鬃山口岸贸易协议。政府间交流机制的不断完善,极大地促进了非公经济国际贸易的活跃与繁荣。以兰州市为例,仅2015年与“一带一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实现双边贸易额达85亿人民币,其中非公经济实现贸易额度占71%.(四)立足发展本土优势产业,特色产品逐步走向海外。全力推进我省民族特色产业走国际化发展道路,以兰州牛肉拉面为代表的甘肃清真餐饮合作项目已陆续在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伊朗、土耳其、白俄罗斯等中西亚、中东欧国家落户营业。2014年11月17日,张掖市发年农产品有限责任公司的83吨蔬菜经霍尔果斯口岸出入境检验检疫合格,顺利出口哈萨克斯坦共和国。这批货值近80万元的蔬菜,是我省首次直接出口中亚的鲜活农产品,标志着我省鲜活农产品直接出口中亚市场。庆阳凌云服饰集团有限公司于2014年11月在沙特迪拜注册分公司,创建了“丝绸之路”迪拜国际文化集市-庆阳香包常态展销馆,总投资260迪拉姆,折合人民币442万元。2014年出口创汇181万元人民币(29.5万美元),2015年出口创汇404.4万人民币(56.33万美元)。兰州佛慈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与俄罗斯、乌克兰、格鲁吉亚等国家的客商建立贸易往来,近三年中成药出口额稳步增长,计划在俄罗斯开展佛慈品牌专柜,在乌克兰新增注册佛慈中成药60种,并尝试开展中医药服务贸易,在白俄罗斯建立本草饮料的灌装生产基地。金昌御宝泽农垦御米生物开发有限公司,立足企业优势产业,积极扩展海外市场,把冻鲜高原夏菜及冻鲜高原特色水果的出口作为“主攻”方向,产品出口至中亚、俄罗斯、乌克兰、东欧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武威金苹果公司依托当地丰富的籽瓜资源,研发了国内第一条全自动天然无壳南瓜籽生产线和光板瓜籽全自动剥壳生产线,运用世界顶尖技术的布勒(英国)色选机两次色选、光电子灭菌、美国赛莫菲舍尔X光机百万分之一的异物精细检测与剔除,质量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产品出口到美国、英国和欧盟各国,仅2015年就实现出口创汇5674万元。临夏占云清真食品加工公司在尼泊尔加德满都市投资106万美元,设立占云国际(尼泊尔)公司(独资),于2013年8月18日在尼泊尔加德满都人民贸易中心六层开业,主要经营清真食品和中药材,并在加德满都投资国际美食城。平凉把发展果品国际贸易作为富民工程的重点,2015年全市有14户非公企业的苹果出口“一带一路”沿线的18个国家,出口额过千万的有3户,贸易额达到2.3亿元,同比增长45%.其中静宁县鑫龙果品贸易有限责任公司出口额达1.26亿元,在印尼、尼泊尔、马来西亚、德国贸易额增长均超100%.甘南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初步形成了以甘肃华羚乳品股份有限公司、甘南州科瑞乳品开发有限公司为龙头的乳制品系列出口产品为主导的外向型经济体系。产品远销86个国家和地区 ,出口额占国内市场份额的78%,位居全国同行业第一位。
 
  二、我省非公经济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面临的困难与问题
 
  通过深入调研分析,我们发现,当前我省非公经济组织走出去参与“一带一路”战略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突出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思想认识不到位,导致非公经济组织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低层次徘徊。尽管在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就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但是,部分地方领导干部没有从“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扩大对外开放,为我国赢得更好的国际环境;有利于促进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强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和国际竞争力;有利于全面对外开放符合国家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的高度认识 “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意义。更没有从我省所处丝绸之路黄金段的独特优势认识非公经济组织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对于促进全省非公经济发展,实现我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高度,认识非公经济组织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意义。具体表现为:一是重视不够。有的地方领导认为“一带一路”建设是国家战略,应该由国有企业主导,忽视了非公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也是壮大发展自己,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大机遇,因此,在工作中往往重视国有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而忽视非公经济组织的参与,缺乏必要的引导和组织。二是结合不够。甘肃非公经济发展好了,本身就是参与了“一带一路”建设。但是更广义的“一带一路”建设无疑是我省的非公企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经贸往来,在互惠互利的前提下,实施“互通有无”,促进经济发展。但部分地区没有将促进非公经济发展与“一带一路”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在工作中规划引导和统筹指导往往将“一带一路”建设概念化、狭隘化。三是“走出去”不够。虽然我省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地段,与东亚、中亚地区有着地理位置上的优势,但是由于认识上的不到位和缺乏必要的硬件支撑,我省有涉外经贸往来的非公企业少之又少。据不完全统计,全省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有经贸活动的非公企业不足千家,与全省非公市场主体124.66万家相比,占比不足千分之一。四是主导作用发挥不够。非公经济组织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需要政府部门的强有力支持,在政策优惠、搭建服务平台、帮助企业维护合法权益、超前服务等方面有所作为。但由于部分地区的认识不到位,在上述方面往往捉襟见肘,政策引导和服务体系跟不上,甚至任凭自生自灭,制约了非公经济组织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加快推进。
 
  (二)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左右非公经济组织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稳步发展。近年来世界金融危机、欧债危机等不良影响持续发酵,国际市场需求总体依然低迷,也成为我省非公经济组织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困难和障碍。一是国际间贸易壁垒制约非公经济组织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为了减轻外部对国内经济市场的冲击,沿线国家不同程度地设置壁垒,阻碍外来资本对国内的冲击。如甘肃亚兰药业有限公司经过认真考察论证,在哈萨克斯坦国投资540万美元(现已追加至1140万美元)建立甘草酸生产项目。但投产后,哈方无任何理由对该公司生产技术人员拒签入境证,阻碍公司生产。酒泉聚馨麦芽有限责任公司在与白俄罗斯签订投资合同后,收到白方发函,要求所有产品不准在白俄罗斯等西亚国家销售,必须转销国内。二是国际市场环境不稳定影响非公经济组织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金融危机、欧债危机造成世界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国际市场需求减弱,影响了我省产品的外销。以甘南州为例,该州华羚乳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出口的牦牛乳干酪素,具有较高的市场口碑和国际影响力。但是自2014年以来,由于受国际干酪素低价格的冲击,人民币汇率不稳定等因素的影响,生产运营综合成本上升,出口量严重下滑,2015年全年共完成进出口额889万元人民币(其中出口300万元,进口589万元),比2014年下降99%.三是汇率波动影响进出口贸易。近年来,美元、欧元对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大,企业面临产品大幅降价和退单的双重风险。加之,国际外汇结算周期长,费率高,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影响着非公经济组织对外投资信心。
 
  (三)相对滞后的“软硬件”建设,导致非公经济组织参与“一带一路”发展步伐缓慢。从“软件”建设上看:一是政策落实不到位。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出台了不少鼓励支持非公经济发展的政策,但是在落实过程中,还存在着落实不到位或选择性落实的问题。不管是国内大项目或境外的基础设施建设、矿产、农牧业开发等大项目,绝大多数都是由“国字号”央企一统天下,非公企业很难从中分得“一杯羹”,市场份额严重不对称。二是创新投入相对不足。从政府投入来看,实际用于支持非公企业技术创新的比重相对偏低,补助平均化倾向明显,小而散的情况突出,财政科技投入占比与现实需求还有较大差距,推动作用难以充分发挥。三是服务平台建设相对滞后。非公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本身需要政府在信息对称、技术支持、法律咨询、出入境签证、权益维护等方面给予强有力支持,但是在这一方面,地方政府做的还不够,远远不能满足非公企业的需求。如,奇正实业董事长雷菊芳反映:民间流传几百年的党参黄芪药膳,自国家不再发布食药同源名录后,我省因为相关部门没有及时进行“当地习用品种”认证和SQ认证,阻碍着我省党参、黄(红)芪等为主要原料的药膳类商品进入超市或出口。从“硬件”建设上看:主要基础设施还不能满足非公经济发展的需要。我省是内陆省份,远离密集消费市场、开放口岸(唯一的陆路口岸——马鬃山口岸没复关),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外贸发展产业聚集优势不明显,部门和企业在政策、信息沟通上相对滞后,面对宏观政策调整和国际市场波动,应对手段不多,境外市场风险抵御能力较低。又加之,近年来由于公路、铁路运输费用明显增加,尤其是出口货物的海运费,比往年翻了近一倍,增加了产品运输成本,影响了企业出口的积极性。虽然省上也出台《甘肃省中欧货运班列补贴资金管理办法》,但是运输成本还是比较高,多数非公企业选择在天津港出口货物。
 
  (四)非公企业自身的先天不足,成为影响非公经济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掣肘。非公企业自身条件是决定其“走出去”、“走多远”的决定性因素。相对于我省已经“走出去”的非公企业而言,大多存在着以下问题:一是缺乏竞争力。我省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有商贸往来的绝大多数非公企业规模较小,品牌价值不高、附加值小,市场核心竞争力不强,科研及创新能力相对不足,出口产品结构单一,大多停留在生产、加工、包装、储运、配送、销售等初级阶段,各守一摊、零散经营,产业链延伸不够,集团化、公司化经营较少,缺乏强有力的竞争力。二是势单力孤。在涉外非公企业经贸往来中,绝大多数非公企业都是单打独斗,没有形成行业联盟“抱团”走出去,缺乏强有力的资金实力、科研实力、人才实力等支撑,集团效应没有形成,在国际市场势单力薄,缺乏国际竞争力。三是资金困难。融资难仍是当前影响非公企业扩大生产经营、实施“走出去”战略最突出的问题。我省去年推出了小微企业互助担保贷款,由于该项工作刚刚起步,工作机制尚不是十分完善,加之各市州重视的程度参差不齐,真正贷上款的非公企业很少,大多数非公企业融资渠道不畅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直接影响非公企业走出去拓展海外市场的动力。四是缺乏人才。由于我省非公企业自身特点,大部分非公企业缺乏高精尖人才,受传统观念影响,非公企业引进人才难、留住人才更难,造成非公企业人才匮乏,无法满足技术创新对人才的需求,制约企业发展。五是缺乏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相关法律了解。部分非公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由于缺乏对对方国家法律法规的全面了解,造成了在对外投资的中的损失。如上述甘肃亚兰药业在哈萨克斯坦投资设计生产线计划年产600吨甘草酸,但哈国法律规定,工人不加班,造成了生产线空载,年仅生产甘草酸100吨,造成了极大的产能浪费。
 
  三、推动我省非公经济组织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工作的主线,我省除少数非公企业处在市场、现代企业制度和技术、产品的高端外,绝大多数非公企业依然蹒跚在市场低端。让非公经济走出去,参与“一带一路”战略,拓展海外市场,就能很好地顺应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从而成为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生力军。我省作为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节点省份,位于西北地区的中心地带,是东中部联系新疆、青海、宁夏、内蒙古乃至中亚的桥梁和纽带,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优势,非公经济参与“一带一路”战略一定能大有作为。为此,我们根据此次调研情况,提出如下对策及建议:(一)加强组织领导,提高各级政府的重视程度。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3月4日在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民建、工商联界委员联组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充分认识非公经济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是发挥其自身优势参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形式和具体行动,是实现建设美好幸福新甘肃的重要途径和新的增长极,是实现“十三五”宏伟目标的有生力量和有力支撑。建议省、市、县三级政府成立由商务、发委、财政、工商、外事、进出口检验检疫、工商联等部门参加的非公经济参与“一带一路”战略领导小组,安排部署年度重要工作,定期研究非公经济参与“一带一路”进展情况,及时向省委、省政府反馈存在的问题。要强化目标责任管理,把非公经济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列入市州年度考核的主要内容。要加强舆论引导,通过电视、网络、报刊等媒体,加大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宣传力度,使全社会认识“一带一路”战略带来的发展机遇,激发非公经济组织参与“一带一路”战略的热情,在全社会营造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氛围。
 
  (二)强化顶层设计,编制非公经济参与“一带一路”战略发展规划。深入开展全省非公经济参与“一带一路”战略情况的大普查和大调研,切实摸清我省非公经济开展国际贸易、经济技术合作、国际产能转移方面的“家底”。在此基础上,按照我省“十三五”规划以及《甘肃省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实施方案》,并参照经国务院授权、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由省发改委牵头编制我省的非公经济参与“一带一路”战略发展五年及长远规划,重点在体制机制、海外形象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市场研究方面,在人才筹备、专业化能力提升方面,在方式、方法、载体、创新和分类指导等方面,都要有量化的中远期目标。同时,要高起点、高标准做好非公企业自身建设的顶层设计,树立非公企业良好的海外形象。一要更加注重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品牌效应。二要尊重所在国的宗教和习俗,积极参与社会建设。三要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赢得所在地政府、合作方及各界的认同和尊重,树立甘肃非公企业负责任的国际形象。
 
  (三)制定完善优惠政策,调动非公经济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积极性。借助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大势,在非公经济领域出台一批针对性强的支持政策。目前,国内有不少省市都出台了本地区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的政策措施,比如:重庆市政府宣布至2020年将在基础设施等领域投入1.2万亿元打造连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战略支点。湖南省政府出台了《对接“一带一路”战略行动方案(2015-2017年)》等等。但是目前全国还没有一个省市出台专门针对非公经济参与“一带一路”战略的政策措施。因此,建议省上相关部门针对我省非公经济发展现状,分别制定完善以下三个方面的政策措施:一是优化小微企业发展基金运作模式。建议将涉外型非公企业纳入基金覆盖范围,并作为扶持发展的重点对象,通过补助、贴息、担保等方式提升基金使用效率;二是制定出台开展涉外业务的非公企业奖励办法,每年奖励一批在出口创汇、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业绩出色的非公企业,调动非公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积极性;三是探索制定具有甘肃特色的出口退税、费用减免相关政策。
 
  (四)打造支柱产业,提升非公企业进军国际市场的综合竞争力。一是培育龙头企业。建议省上出台培育扶持发展外向型龙头非公企业工作意见,从突出规划引导、密切政企互动、支持创新发展、推进资源重组、开拓国际市场、强化要素保障、优化发展环境等方面制定具体的保障措施,使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综合实力雄厚的非公企业快速成长起来,发挥参与“一带一路”战略的领头羊作用。二是扶持主导产业品牌。充分挖掘我省的马铃薯、中药材、清真食品、民族特色产品等优势资源,培育主导产业,加强品牌建设,以集群化理念促进主导产业发展,推出一批易操作、见效快的早期收获项目,向“一带一路”沿线地区进行统一销售,提高非公企业整体品牌的影响力。三是鼓励“抱团”走出去。整合各类资源,让相同类型的产品合力谋发展,统一广告、统一包装、统一销售,产生集群效应。在全省非公经济组织中开展创建 “一带一路”“十大龙头企业”、“十大支柱产业”、“十大优秀品牌”“三个十”活动,助推非公企业转型升级,扩大参与“一带一路”战略的社会影响力。携手陕宁青新共建“一带一路”战略支点,借助区域资源产业优势,谋划一批产业融合发展、企业关联配套、上下游产业链延伸的非公经济产业园区,实现优势互补,助推非公企业抱团“走出去”。
 
  (五)优化发展环境,加快非公企业“请进来、走出去”步伐。树立超前服务意识,多措并举,不断优化针对外向型非公企业的发展环境。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抓住“一带一路”的有利时机,继续加大公路、铁路、航运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重点打通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等地的交通网络,努力实现区域交通一体化。发挥“天马号”、“兰州号”向西、向南的两条国际铁路运输通道的作用,加强与沿线地区、口岸运输合作,不断繁荣口岸物流园区贸易。二是开展节会贸易。依托“兰洽会”、敦煌“文博会”、“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 、临夏国际清真食品博览会等省内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文化、经贸展会,吸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甘肃投资兴业。同时,组织引导省内的非公企业“走出去”,积极参加东盟博览会、亚欧博览会、投洽会等国外大型投资洽谈会等各种展会,把甘肃产品、甘肃技术展现到国外,促进经贸领域的全方位交流。三是搭建国际产能合作平台。利用甘肃的矿产、石油化工、农牧业等资源优势,搭建类似甘肃在津巴布韦建设的 “Sunway”(太阳城经济特区)产能合作平台,深化非公企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交通基础设施、资源加工、装备制造、冶金建材、轻工、电子、纺织以及产业集聚区等领域的合作,提高非公企业“走出去”的含金量。四是加强文化旅游交流。充分依托我省厚重的历史文化遗产和丰富的丝绸旅游资源,面向中亚五国市场,大力发展丝路文化交流与旅游观光,大力扶持文化、旅游产业做大做强。五是优化政务环境。加强和完善针对涉外型非公企业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为非公经济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各地各部门要积极落实审批制度改革,对办理涉外业务的非公企业开辟“绿色通道”,提高办事效率。抓好关检合作 “三个一”(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通关模式的推广和实施,为非公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六)实施人才培养工程,解决非公经济人才“短板”。省委人才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发挥“人才支撑工程”牵头作用,加强对涉外型非公企业的教育、引导和培训,制定中长期非公经济参与“一带一路”战略人才培训规划,构建政府、院校、企业、社会“四位一体”的培训网络。每年有计划地组织非公企业进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培训,开展清真烹饪厨师、市场营销、质量检测、经营管理、阿语翻译等方面的知识培训,并颁发等级认证证书,提高受训人员综合技能。全面落实非公经济人才奖励制度,培育和引进非公企业在参与“一带一路”战略中急需的人力资源管理、资本运作、企业发展策划、市场营销、项目管理、生产技术等方面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同时,要加强外出学习考察。省工商联、省个体私营企业协会要发挥非公企业参与“一带一路”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定期组织省内非公企业家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考察学习,熟悉当地的政策环境、宗教习俗、企业文化,学习借鉴先进管理经验和现代经营理念,为非公企业参与“一带一路”战略奠定基础。
页尾

协会简介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协同办公
版权所有:中国个体劳动者协会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马甸东路9号 邮编:100088
京ICP备19043606号-1 技术支持:杭州中软安人网络通信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