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运铎:钢铁是这样炼成的
- 2021-11-23
- 来源:
- 党建网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有一部风靡全国的自传体小说《把一切献给党》,出版10年间就陆续印刷了1000多万册。这本畅销书的作者和主人公,就是被誉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的兵工功臣——吴运铎。
1917年,吴运铎出生在江西萍乡一个煤矿职员家庭。在机器轰鸣声中长大的他,从小就对机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梦想着将来成为一名工人,造机器、开机器。
大革命失败后,父母所在煤矿陷入半停顿状态,中国共产党创办的职工子弟学校也被迫关闭。吴运铎一家人失业又失学,生活陷入绝境。为了谋生,14岁的吴运铎便下煤窑做苦工,后来又辗转做过电工、钳工、铸工、水泥工,步步艰辛,境况却没有半点好转。
全国抗战爆发后,吴运铎在《新华日报》的影响下,找到了人生的方向。1938年,他离开武汉,远赴皖南云岭,参加了新四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从皖南云岭开始,吴运铎便投入到他为之奉献一生的人民兵工事业中,历任新四军司令部修械所车间主任、淮南抗日根据地子弹厂厂长、大连联合兵工企业引信厂厂长、株洲兵工厂厂长、五机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等职,主持了多项兵器科研项目,培养了大批军工人才,为国防现代化和改善部队装备作出了重要贡献。
抗战时期,由于敌人的封锁,根据地的兵工生产困难重重。土筑的锻铁炉、木头做的风箱……整个兵工厂找不到一部像样的机器。吴运铎和同志们想方设法,因陋就简,从没爆炸的敌人的炮弹和炸弹中挖火药做原料,用民兵破路挖来的铁轨、道钉改造车间里的钢凿、旋刀、钢模,用长凳、木桩、木板、石磨造出了旋床、打光机、发动机等土机器,扩大了枪弹生产规模。
面对敌人的“扫荡”,兵工厂的工人们常常要抬着机器打游击,在战斗间隙马不停蹄地开展生产,供应前线。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只读过5年小学的吴运铎还是啃下了《经验设计》《机械原理》等书,设计出一张又一张机床图纸,和战友们一起建立了子弹厂,成功研制出拉雷、电发踏雷等多种武器弹药,为提高部队火力作出很大贡献。
生产研制武器弹药的危险性有目共睹。吴运铎在工作和战斗中曾多次负伤,失去了左眼,左手、右腿致残,经历手术20余次,但身上仍留有几十块弹片。面对危险与伤痛,吴运铎坦然无畏,以顽强的毅力一次又一次战胜病魔,回到生产一线。他说:“个人尽可以遭到许多不幸、许多痛苦,但是只要我的劳动融合在集体的胜利里,那幸福也就有我的一份。”
1951年10月,吴运铎被授予特邀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在同志们的要求下,他把自己的经历和事迹写成了长篇文章《我是劳动人民的儿子》,并在《工人日报》上连载,后来以《把一切献给党》为名出版,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并被译成多种语言,在国外广泛传播。
离休后,吴运铎依然心系党的事业,参与了关心教育下一代协会、北京病残青年俱乐部的有关工作,为青少年教育和残疾人工作倾注了大量心血。
1991年5月2日,吴运铎在北京病逝。他用一生,践行了自己“把一切献给党”的诺言。
|
协会简介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协同办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