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走访调研 全力纾困解难 四川省个私协会积极开展第三届“全国个体工商户服务月”活动

2024-12-04

四川省个私协会积极组织各地协会紧紧围绕活动主题,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活动实施方案,广泛动员各界力量积极宣传参与“服务月”各项活动,进一步掌握个体工商户存在的问题困难和实际需求,组织开展针对性帮扶活动,提升个体工商户发展信心。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发展信心


围绕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出台的惠及个体工商户政策,以及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广泛开展宣传解读,充分利用协会微信群、宣传册等各种载体,组织开展灵活多样的宣传活动。持续宣传《关于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若干措施》,组织各级协会广泛深入宣传省委、省政府“1+2”政策的具体内容。内江充分利用宣传手册等载体广泛开展宣传解读,帮助符合条件的个体工商户享受政策,为155户企业发放招工成本补贴33.55万元;达州举办“1+2”政策解读网络直播活动;德阳整理和宣传2名本地区个体工商户艰苦创业、成长壮大、回馈社会的优秀典型事例;泸州开展线上线下“1+2”政策解读;宜宾围绕“1+2”政策纾困促发展。


二、推进分型分类,提高政策精准性


一是制定“分型分类”实施精准帮扶工作举措。为充分发挥个私协会职能作用,聚焦个体工商户“分型分类”实施精准帮扶,省协会制定“分型分类”实施精准帮扶工作举措,并积极组织开展相关工作。9月4日至5日,省协会组织推荐19家特色餐饮企业、7家食材原材料企业、10家优质食材生产加工企业参加第一届民营餐饮企业发展大会。在举办优选食材展示订货会期间,四川推介的郫县豆瓣、正露椒、竹荪和竹笋等地方名特优新食材产品受到全国各地订货商和消费者的一致好评。深入达州通川,专题调研建立行业专委会,整合资源,打造行业现代化联盟经济,推动个体工商户“分型分类”实施精准帮扶,更好地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情况,并在全省个私协系统进行宣传推广。


二是面向不同层级类型提供服务。全省先后有89个县(区)协会,先后走进1480余家个体工商户和2398家私营企业,采取现场观摩、座谈交流、问卷调查等方式,认真倾听个体私营企业“卡、痛、难、堵”点问题,形成问题清单和调研报告。74家协会充分发挥协会理事和骨干会员作用,对537个困难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从登记注册、数字化帮扶、经营场所供给、招聘用工等进行对口帮助和慰问。61家协会发挥协会系统优势,着力促进协会间、会员间资源有效对接、合作共赢。成都与巴中个私协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剑阁与郫都区个私协会合作,仅剑门土鸡销售一年就增加30余万元等。


三是培育“名特优新”。服务月期间,省协会充分发挥个体工商户机制灵活、市场反应灵敏等优势,引导个体工商户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实现产品更新换代。有针对性地为个体工商户在市场准入、品牌培育、知识产权保护、质量提升、转型升级等方面提供帮助,帮助个体工商户实施品牌发展战略,争创名牌产品,走“名特优新”之路。组织成都、达州、雅安、凉山等8个市(州)63家企业走进黑龙江省抚远市,参加“相聚东极·共谋发展”系列活动暨第一届全国民营领军企业产品推介会。其中,32家企业与省内外企业达成合作意向约9000万元、8 家企业与俄罗斯相关企业达成合作意向约2.23亿元。省大竹县个私协会与抚远市个私协会(抚远商会)分别签订合作协议,抚远市委统战部和边贸商城还专门为四川“名特优新”产品开设销售专区,免费为愿意赴展的“名特优新”、地理标志产品和特色农副产品提供展销场地,并帮助出口至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的企业办理商品注册、报关等手续。目前,四川省已有60余个县、1739个品种的“名特优新”产品,在抚远市边贸城长期展销。


三、深入走访调研,全力以赴纾困解难


一是“入商听诉”。开展走访调研,搜集个体工商户问题,帮助解决困难,倾听诉求心声。德阳市协会得知全市在电动自行车新的国标执行前,有近15万辆被要求停止销售,但是这些存量车中,有的生产厂家早已注销,产品无法召回,这将给个体经营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为此,德阳市协会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合法合理积极稳妥处理这一新规带来的遗留问题,最大限度减轻个体经营户的经济损失。同时,指导成立德阳市电动自行车销售行业协会,以此加强行业的自身建设和行业自律管理、教育,搭建起政府相关部门与电动自行车销售个体工商户的桥梁。


二是“入商问诊”。针对个体工商户经营实际情况,8月30日,省协会和重庆市民协签定了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名特优新”产品联盟。9月2日,省协会与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私营个体企业协会组织开展“名特优新”产品采购对接暨展销活动,助推四川产品走进伊犁和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双方签订《共建“名特优新”产品联盟倡议书》。目前,已有5家茶企签定80万余元的茶叶包装、销售合同。


三是“入商帮扶”。针对当前企业反映的回收账款比较难问题,协调指导遂宁市协会,成立由市工商联、市纪委、市市场监管局、市法院、市检察院、市公安局、市司法局等八个部门共同授权成立的遂宁市“个体私营经济维权服务工作站”,健全“行政+司法+协会+个私企业”协同联动机制,为个体私营企业提供经营风险防范指导、行政司法法律帮助、助企维权服务、纠纷协商处置等服务,共同助力企业创新发展,打造高质量营商环境。维权工作站成立一年多以来,共入户走访、开展市场调研60余户次,开展座谈会6次,收回调查信息表108份,收到会员企业维权求助信息30条,帮助金辉保安公司、金安助业公司收回欠拔物业服务费600余万。帮助四川凤冠文化传播公司收款政府欠款18.9万余元。帮助四川鹏升重型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政府奖励扶持资金160.6万元。协调万禾超市、君发超市帮助辖区海诚种植合作社销售滞销的水果爱媛35万斤。帮助一会员单位联系购置水果筐3万余个,节省成本8万余元,联系安居区返乡创业协会订制六婆豆腐干、胡老七、万福食品麻油等遂宁农特产品5000盒。为万禾超市协调解决职业打假人扰乱市场正常经营纠纷3次。切实维护了380余名农民工、企业员工、技术人员的合法利益。


四、创新工作方式,提升服务水平


一是开展创业指导。“服务月”期间,省协会多次深入基层、商铺、门店、厂房,上门帮助个体工商户解难题、办实事、谋发展,通过面对面、一对一方式上门访谈,帮助企业了解创业政策,掌握申请享受政策支持及办理流程,做到应享尽享。帮助企业根据自身特点,结合社会职业需求,打造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确定有利于发挥个人才能和实现个人理想的职业。实施“送服入企”行动,推动“增加一个就业”活动提升。


二是强化载体建设。与相关高校、重点企业加强联系,建立大学生实习基地,实现企业招聘、大学生就业双赢。各地协会组织纷纷建立“大学生实习基地”,大学生通过实习基地实践活动,更快了解企业运作机制,锻炼理论专业知识运用,提高大学生创业理念。内江市个私协会持续开展就业见习基地、就业帮扶基地等示范建设工作,鼓励本地重点企业开发适合重点群体的岗位,落实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提高各类市场主体吸纳就业的积极性。共建就业帮扶基地21个,吸纳脱贫人口就近就地就业319人,建立市级就业见习基地292个,为644名离校两年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等失业青年提供就业见习,发放见习补贴719.16万元,吸纳奖补446.12万元,建立创业孵化基地10家,“甜城微创园”11家,发放创业补贴119万元,扶持创业人数1093人,带动就业5100人。


三是开展技能培训。举办全省县(区)个私协会秘书长分型分类精准帮扶专题培训班,130人参加培训会,特邀浙江省个私协会会长、浙江省委新经济与新社会组织工作委员会副书记讲解开展“分型分类精准帮扶”经验,现场氛围热烈,与会人员纷纷表示,本次技能培训“干货”满满、可操作性强,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不仅对协会工作有了更全面地了解和掌握,还进一步拓宽精准服务的宽度和广度。内江市联合内江卫健院、内江职院共计举办“创办你的企业”SYB讲师培训班3期,组织90名内江卫健院、内江职院、内江师院在职优秀教师参加并完成了SYB讲师培训。(四川省个私协会供稿)

页尾

协会简介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协同办公
版权所有:中国个体劳动者协会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马甸东路9号 邮编:100088
京ICP备19043606号-1 技术支持:杭州中软安人网络通信股份有限公司